查看原文
其他

何为绿色建筑的时代新解?

这里是 栩栩华生集团 2024-04-09


| 可持续观  | 城市再生  | 乡村重塑  | 发现传统  | 人的福祉

















从一个新兴的概念,到逐步形成具象的评定标准并产生规模影响力,绿色建筑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如今,气候危机跻身成为人类社会的最紧迫议题,绿色建筑又被赋予了新的期待: COP27峰会期间,联合国环境署在其释出的一份《窗口正在关闭:气候危机呼唤社会迅速转型》报告中指出, 建筑领域的全球绿色升级亟待加速,公共和私营力量需要共同投入建筑业价值链的更新。






背靠“无法衡量则无法管理,无法管理则无法提升”的核心理念,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于上世纪末开发,至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被最广泛应用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亦被称为当代建筑业的“国际通用绿色语言”。


在本年度11月召开的全球绿色建筑峰会上,USGBC宣布将对现有的LEED v4体系进行拟定再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格局。值此契机,华生社会责任研究中心(HEI)独家采访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北亚区副总裁王婧女士,共同探讨变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绿色建筑的新图景与新使命。



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作出了一项颇具前瞻性的决定:出台政策奖励LEED项目,这项决定使北京市朝阳区成为中国首个将LEED纳入到绿色建筑激励计划的政府机关,北京CBD也由此成为了国际上写字楼“绿化”程度最高的CBD之一  ©HG Esch















脱碳

成为关键词





到2050年,建筑业的碳排放将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的一半左右,整个建筑行业的脱碳转型迫在眉睫。









Q


当气候变化跻身人类社会最紧迫议题,绿色建筑的优先级产生了什么变化,哪些“绿色”定义变得更加具象且迫切?

A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及个人无法绕开的议题,当各方都纷纷设立自己的净零承诺,绿色建筑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这其中,建筑业脱碳是首当其冲的,建筑全行业已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近40%,全球每5天就会新增约等于一个巴黎的建筑面积,如果建筑业不加以行动,到2050年,建筑业的碳排放将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的一半左右,整个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与脱碳可谓迫在眉睫。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建筑所在场地的可持续性,LEED评价体系中也设有“可持续场地”这一板块,主要通过强调保护栖息地、为人们提供公共空间、增强雨水管理、减少热岛效应等得分点增强建筑场地的气候韧性,帮助建筑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除此之外,绿色建筑也尤其需要为居住在其中的空间使用者带来优质健康的感官与心理体验。



气候灾害频发阴影下,气候韧性成为建筑革新的新命题,由台达捐建的高雄那玛夏民权小学不仅在设计中强调了场地的气候调适功能,也运用许多顺应当地气候的被动式节能设计,该项目获得了亚洲首个LEED Zero Energy零能耗认证  ©台达集团


Q


您提到,面对气候变化,建筑业的脱碳转型成为了“必选项”。而作为数个高碳部门的交叉点(如材料、能源、交通),建筑业脱碳的复杂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您认为有哪些好的解决思路?

A


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 要制定更强有力、更清晰的净零排放承诺标准,设立近期、中期的大幅度减排目标,以诚信、透明、公开的原则分享净零计划和进展相关的、非竞争性的、可比较的数据。并通过以科学为基础的行动方案和第三方问责制来建立公信力,警惕“漂绿”行为。


  • 要考虑把既有建筑纳入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既有建筑体量巨大,其运营过程释放的碳排放约占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 70%。另外,在供暖需求集中(这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发达经济体中,大多数建筑都在其出台建筑能源法规之前就已经存在,使得既有建筑的可持续改造不像新建建筑那样备受瞩目,因此,LEED也特别设有针对既有建筑转型的专项体系LEED O+M,旨在评定建筑运营与维护期间的绿色属性。


  • 要重点考虑解决隐含碳的问题:建筑业的脱碳行动仍然集中在建筑运营产生的直接碳排放上,但要实现净零目标,我们还需要解决隐含碳的问题 —— 这涉及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与材料和施工过程相关的排放,占到全球总排放量的 11%。如果不采取切实的行动,隐含碳在总排放中所占比例将继续增长。


Q


这个过程中,LEED扮演了什么角色?

A


要实现建筑全行业的低碳转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国家层面上强有力的政策与监管措施,也要有适用于市场的有效工具。LEED不仅科学量化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还提供了一个解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综合框架: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和拆除。


宏观来看,LEED认证项目在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方面表现优异,据统计,相较于非LEED认证的建筑,LEED项目的碳排放平均减少 34%、能源使用减少25%、水资源消耗减少 11%,而垃圾填埋则减少8,000万吨,同时还能够减少燃油车使用并促进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可以说,在建筑行业的脱碳之路上,LEED是强有力的工具。















为必选项

    投资




绿色建筑与企业的ESG表现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联结。









Q


私营部门在建筑资产管理中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绿色偏好,您认为来自外部的推力有哪些?

A


企业对于绿色建筑的偏好首先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ESG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指引公司管治、可持续实践策略的框架,随着ESG的热度越来越高,机构投资者、房地产企业及相关基金对于 “绿色” 的要求也愈发严格。


而从公众的角度看,消费者/公众对于品牌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要求和意识正在增强。以正成为消费及职场主力军的Z世代为例,他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都更明确地带着绿色环保的信号,这同样也反过来推动了品牌及企业更重视他们的办公及运营空间的绿色水平。


公共部门也为催化绿色建筑市场蓬勃发展贡献了不容忽视的力量, 自2060碳中和目标的正式提出,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激励与补贴就为建筑绿色转型提供了最有力的推手。举例来说:2021年6月,广东省政府推出新政策,允许企业从认可的售电公司购买可再生电能。在此政策支持下,广州太古汇得以第一时间申请并成为区域内首个实现100%绿电供电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它也是在运营了10年中3次获得LEED认证的商场项目。



得益于2021年6月广东省政府推行的“允许企业从认可售电公司购买可再生电能”新政策,广州太古汇项目在2021年成功实现“净零碳”用电  ©广州太古汇


Q


建筑绿色升级会为企业带来哪些显著的附加效应?您可以提供一个宏观的视野吗?

A


绿色低碳的建筑首先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一,是能够节约企业的营运成本,根据USGBC 的估算,从2015年到2018年,仅在美国的LEED认证项目就在能源支出中节省了12亿美元,水资源花费上节省了1.5亿美元,并减少了7.15亿美元的运营成本以及5,420万美元废弃物处理成本。


其二则是能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LEED 认证的建筑被公认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和绿色溢价。根据仲量联行2021年发布的《Valuing Net Zero & ESG for Offices》白皮书,他们发现由于绿色建筑自身具备的更好的区位和更完备的物业设施与管理,使得绿色建筑资产在质量上有利于溢价。白皮书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这5个城市成熟的商办区域进行了调研,发现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绿色认证的项目租金比非绿色认证项目高出约10%~13.3% 。


最后则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政策、土地、税收等方面的资源倾斜以及更容易获得有利率优惠的绿色融资。


Q


在你看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主流化趋势是否深刻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A


毫无疑问,绿色建筑与企业的ESG表现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联结。


企业首先可以将绿色建筑纳入整体ESG战略之中,以麦当劳与LEED认证深度结缘为例,作为国内拥有LEED门店最多的品牌(迄今已达1,800家),其在2018年正式宣布以“绿色增长引擎”推动业务不断高速发展,聚焦绿色餐厅、绿色供应链、绿色包装和绿色回收。而打造出符合LEED标准的门店正是其绿色餐厅的核心策略。目前,这些 LEED 认证的餐厅占到自2018年开始麦当劳所有新餐厅的95%,不仅每年可以减少约6万吨的碳排放,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直观了解和体验绿色空间的机会。



麦当劳首钢园餐厅依照LEED零碳排放标准和零能耗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其中最瞩目的是屋顶的超过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达约33万度,满足餐厅日常运营电力需求,并减少每年约200吨的碳排放  ©麦当劳中国


我们还洞察到,市场更加青睐偏好绿色建筑的企业,以零售市场的奢侈品品类为例,本年度USGBC与Savills(第一太平戴维斯)共同撰写的《中国零售20城报告》中发现,门店ESG表现更强的奢侈品品牌,其扩张速度好于整体 —— 这些更 “向绿” 的品牌门店数同比新增8%(奢侈品品牌整体门店同比新增则为 4%),以Gucci、Cartier、Balenciaga为例,这些品牌不但有新店开出,且门店也已获得LEED认证。


而更聪明的企业已学会将LEED认证作为更大价值的撬点,代表性的案例是Prada集团,其在2021年宣布旗下共有80家门店获得了LEED O+M的既有建筑认证,成为奢侈品行业中拥有LEED绿色门店最多的品牌,这帮助Prada集团成为奢侈品行业中第一个签署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的公司,并在此后数度获得可持续相关的绿色融资。



2020年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Inc. 发行了价值 57.6亿美元的可持续发展债券,承诺将其中24.7 亿美元的资金投资于绿色建筑,包括超过870万平方英尺的LEED铂金级办公空间  ©Google Bay View














中国,

后起之秀




在中国,绿色建筑从一个“未来式”的概念,逐步成为了“现在式”和“必选项”。










Q


绿色建筑目前在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时机,它是否步入了规模增长阶段?

A


在中国,建筑行业碳排放占总碳排放量比例超过50%,高于全球的近 40%,绿色建筑的需求缺口非常大,自2001年首个LEED项目以中美合作的方式在北京落地,至今LEED在中国已发展了逾二十年,同时我们也见证了绿色建筑在中国从一个“未来式”的概念,成为了“现在式”和“必选项”。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与金融推手的迅速增强,中国已经连续六年蝉联LEED除美国以外最大的市场,且态势依然昂扬:USGBC 北亚区发布的2021年度总结报告显示,2021新增LEED注册项目数和认证项目数同比2020年分别增长了21%和33%。


同时国内的LEED专业人士(LEED Green Associate或者LEED AP)的数量也一直在稳步攀升,近5000名有志于绿色建筑事业的专业人才正在填补激增的国内市场需求的空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城市,如北京、重庆、苏州和深圳都已经率先将 LEED专业人士纳入国际职业资格认可名录,并提供加薪补贴、争取人才落户等利好政策支持。



本年度,中国已经建成的前十大超高层建筑,已全部获得LEED认证,图为上海中心,它是世界上最高的LEED铂金级绿色写字楼 ©Andy To


Q


中国国内有哪些主体在使用LEED体系?他们分布在哪些行业?

A


我们欣喜地看到,LEED的使用者从最初的以跨国企业在中国一二线城市设立的公司总部办公室为主,过渡到行业百花齐放的态势——2021年开始,零售项目替代办公空间,成为中国 LEED 参与项目最多的空间类型,参与品牌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餐饮及消费品品牌麦当劳、喜茶、李锦记,还有越来越多的奢侈品与零售品牌,如Prada、Burberry、Fendi等。



Burberry上海恒隆广场旗舰店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打造,并取得了LEED ID+C:室内设计与施工金级认证 ©Burberry


另外,工厂、数据中心、仓储与物流中心和住宅等空间类型,也都在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比如中国2021年LEED认证工厂同比2020年增加了53.3%,数据中心同比2020年几乎翻了3倍——其中参与者不乏腾讯这样的科技大厂,还有以万国数据为代表的第三方运营商。


Q


在提供科学评估标准的同时,USGBC还进行了哪些在地推广绿色建筑概念的尝试与努力?

A


从2017年开始USGBC就引入了全球绿色建筑峰会在中国召开(Greenbuild China),已连续三年在国内举办,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行业性旗舰峰会,吸引到五六千名参与者,以及几百家企业来布展、演讲及参会。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在2020年启动了以“碳中和2060”为主题的系列论坛,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举办,不仅有近700名参与者实地参会,论坛的在线直播也吸引观众高达几十万人次。


与此同时,我们与房企及专业机构合作,为其员工或会员进行ESG方面的培训。我们也与不少行业顶尖的咨询公司合作行业白皮书的撰写,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例如《中国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报告》(中科仙络咨询服务公司)、《中国大型购物商场机电调试研究报告》(ATKINS),已连续三年发布的《中国零售20城》(第一太平戴维斯)、《迈向碳中和,推动中国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戴德梁行)、《城市建设碳中和白皮书》(奥雅纳)等等。















与“气候雄心”

      同步




通过不断的自我迭代,LEED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推动着全球的绿色建筑浪潮往前迈进。










Q


此次LEED v4体系的更新将聚焦哪些方面?改善什么问题?

A


LEED通过不断的自我迭代,对建筑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不断地推动着全球的绿色建筑浪潮往前迈进。


就在上个月USGBC在美国总部召开的全球绿色建筑峰会上,我们宣布将对现有的v4体系进行拟定再更新,本次更新会帮助体系更直接地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 。其中,新建建筑的能源表现板块的评估进行了优化,同时也提升了得分门槛,以加强对项目的实际能耗水平的全面评估能力。


Q


当下,全球对于“零碳建筑”的兴趣与日俱增,LEED体系的迭代对此是否有所呼应?您能描绘一个理想的零碳建筑的图景吗?

A


2018年底, LEED Zero净零认证体系正式问世,主要是表彰在碳排放、用水、能耗、或废弃物处理上达到净零的项目,这其实是在绿色建筑的基础上,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中国获得LEED净零认证的项目并不算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获得亚洲首个LEED零废弃物认证的上海嘉里不夜城企业中心、获得亚洲首个LEED零能耗认证项目的位于高雄市原住民部落的由台达基金会捐赠的那玛夏民权小学图书馆项目,以及获得LEED零碳和零能耗认证的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的物流中心。这也为国内的开发商、企业及品牌树立了更高的目标。


我们认为,理想化情况下的零碳建筑,就是能够在能源、碳排、用水和废弃物处理上自给自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循环使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甚至还可以给周边的社区、环境带来正面的积极效益。而LEED也提出过“LEED Positive”的概念,将其定义为:长期的、可再生的恢复性设计,但这还始终只是一份愿景。在迈向理想化的概念之前,先踏实积极推进既有建筑的绿色焕新、城市与社区的低碳转型以及净零建筑的更多涌现,是我们现阶段的目标。



浦东美术馆(MAP)在今年6月获得了LEED BD+C: 新建建筑认证级认证,成为大陆地区首个获得LEED认证的美术馆  ©MAP


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1月,USGBC北亚区办公室将会释出本年度LEED总结报告,以融合大数据图表、趋势分析的方式总结过去的一年LEED在中国、韩国及日本市场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包含对新的一年该区域绿色建筑发展的预测与展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动态进化的科学评估体系辅助之下,绿色成为建筑的新常态将不再遥远。










采访,撰文:晨歌Frida


头图:浦东美术馆设计效果图 ©OPEN Architecture 



RECOMMEND


-城市再生-

城市如何变得更包容



-城市再生-

当危机来临,城市怎么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